AI智药 9图全解AI制药领域张江企业走在前列

来源:IM体育电竞平台 作者:IM体育官方网站 浏览次数:4

  AI制药,即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,通过运用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AI技术替代大量实验,对药物结构、功效等进行快速分析,以达到缩短试验周期、节省成本、促进新药发现、提升试验成功率等目的。

  我国目前已有AI初创制药企业近80家,成立于2015年的晶泰科技和成立于2019年的英矽智能都已完成D轮融资,成为国内AI制药领域的独角兽。AI浪潮下,国家也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扶持,发改委于2022年发布了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鼓励AI制药发展。

  在商业模式上,我国AI药物研发企业主要分为AI SaaS、AI CRO、AI biotech三种模式,即出售软件、服务和研发药物,分别占了商业模式总数的25%、23%和8%。AI药物研发企业并且兼容上述三种模式中的2种或3种,兼容上述2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占31%,兼容3种模式的占13%。有较强药物研发经验的团队多以自研管线为主,而算法背景强的团队则倾向于进行SaaS和研发服务。“自研+外部合作”已成为主流,以降低liscence-in的风险。

  AI SaaS服务是指为客户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平台,通过平台为企业赋能,帮助企业加速研发流程,节省成本与时间。

  AI CRO是指初创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,为客户更好地交付先导化合物或者PCC,再由药企进行后续的开发,或者合作推进药物管线。

  英矽智能一直坚持深耕原创AI药物研发平台,现已搭建高效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Pharma.AI,通过全新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™、化合物设计和生成平台Chemistry42™、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平台inClinico™三大组成部分,直击药物研发流程痛点,提升新药研发效率。

  晶泰科技则以人工智能、自动化实验、专家经验三位一体的研发模式驱动药物发现,目前推出了 ID4Inno™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、XupremAb™抗体发现平台、ChemArt™人机结合化学合成服务、XtalCSP™晶型预测平台和 XtalDynamics™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平台,致力于实现药物研发的行业革新。

  在2018年-2020年、2020年-2021年8月、2021年9月-2021年10月、2021年11月-2022年2月四个时段,分别对3个、5个、4个、6个药物研发引用了AI技术,研发速度由2018年-2020年间的每月0.08个提高到了2021年9月-2021年10月期间的每月2个,研发速度提高了25倍。

  具体情况为,在2018-2020年间,Exscientia公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候选药物、Deep Genomics公司的DG12P1、我国英矽智能公司的DDR1受体等3家AI制药企业的3个研发项目都应用了AI技术,研发速度仅为每月0.08个。

  张江企业晶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负责人赖力鹏曾表示,以往一个药上市需要十年时间,目前最有效的还是临床前阶段,晶泰科技希望在临床前把药物发现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。

  到2022年底,全球已有700多家AI辅助药物研发企业,其中,美国占了一半以上(54.4%)。其次是欧盟、英国和亚洲(不含中国、中东),分别占了16.8%、9.7%和7.5%。中国占了3.5%。(详见下图)

  2022年,AI技术与生物医药的融合提速,AI技术对制药领域的渗透已遍地开花。从AI制药公司获得的订单金额可见一斑。

  2022年,获得订单金额最大的AI制药企业是Exscientia和Evotec,分别与老牌跨国制药集团赛诺菲和BMS签订了356亿元和350亿元的新药开发合同。

  我国AI初创企业英矽智能获得的订单金额首次跻身Top10,高居第四,即英矽智能在去年11月与赛诺菲签订了总潜在价值高达82亿元的新药开发合同,这也是我国AI制药领域迄今最大的一笔订单,赛诺菲将利用英矽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Pharma.AI药物发现平台,推进基于不超过6个创新靶点的候选药物研发。

  全球AI制药企业的Top10订单被跨国制药巨头悉数包揽,其中,赛诺菲占了3席,除Exscientia、英矽智能外,还与Atomwise签订了69亿元的合同,3单合计507亿元,占了Top10订单总额1219亿元的42%。(详见下图)

  除武汉、成都两市各有1家外,其余全部位于沿海城市。其中,长江三角洲最多,占了45%,渤海经济圈和大湾区平分秋色,各占1/4。

  就具体区域来看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最多,分别有18家、15家和13家。苏州、杭州、南京和广州次之,分别有8家、6家、3家、3家。(详见下图)

  据澎湃新闻报道,如今张江在中国AI制药版图上占据着龙头位置,截至2023年5月,全国共有99家企业涉及AI+医药领域,其中上海34家,张江以25家的数量在全国和上海占比分别为25%和73.5%。

  从细分领域上看,最受AI初创制药企业青睐的仍是小分子药物研发,主要因小分子领域数据积累较多、市场相对成熟,在虚拟筛选、分子生成、ADMET预测、药物重定向等环节已得到广泛应用。

  我国第一家AI初创制药公司成立于10年前的2013年,至2020年,以平均每年8家的速度增长。

  2018年左右,海外AI制药公司开始和传统跨国药企合作,激发了国内的创业热情。2020年前后,多家海外AI制药公司IPO促进了资本大举进入国内AI制药领域。同时也带动了AI制药企业订单数量和融资金额的爆发式增长。

  2021年,我国AI制药企业融资额高达62亿元,较此前6年的融资总额46.7亿元还高出31%。

  为此,美国FDA于5月10日发布了长达31页的题为《在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中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》的讨论文件,其中指出,在过去几年中,FDA发现使用AI(人工智能)/ML(机器学习)要素提交的药物和生物制品申请数量显著增加,由2016年仅1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132个。

  FDA已认识到AI在整个药物开发生命周期(包括药物发现、非临床研究、临床研究、上市后监督、药物制造)中的作用及其加速药物开发的潜力,并在许多方面提供了示例,体现出一线监管部门对于新技术的独到见解。(详见下图)

  2022年,张江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不但订单金额跻身全球第四,而且订单数量高居全国第一,与传统制药企业进行了23项合作。

  上海宇道生物、北京星药科技、北京星亢原生物和南京燧坤智能等4家AI制药企业并列第五,都开展了3项合作。

  除英矽智能、冰州石生物之外,未知君、埃格林医药、红云生物、药物牧场等企业也拥有了临床Ⅰ期管线家AI制药企业获IND批件,即劲风生物(2月)、宇耀生物(3月)、费米子(10月)、德睿智药(12月)。(详见下图)

  药智网)AI制药正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新药研发中,AI制药不但吸引了资本的介入、激发了传统制药企业的兴趣,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。


im体育电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