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)全国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 扫描分析和发展启示

来源:IM体育电竞平台 作者:IM体育官方网站 浏览次数:7

  当前全国上下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,大力推行“保供畅链”、“建圈强链”、“链长制”、“延链补链强链”等举措。本文构建全国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图谱底数,从产业链企业数量、纵向变迁、产值收入、空间分布方面,对产业链进行全国范围整体画像分析,结合国际贸易数据,评估产业链完整性、发展态势、强弱环节,帮助地方政府把握全国产业链底数和发展形势,科学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主要围绕药品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展开,主要涉及9个中类产业、43个国标小类行业:中游为9个医药制造小类行业和8个医疗器械制造小类行业;上游为4个药械科研和技术服务小类行业、2个药材种植小类行业、2个化学原料制品制造小类行业、2个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小类行业;下游为4个医药及医疗器械批发小类行业、5个医药及医疗器械零售小类行业、3个医药器械仓储物流小类行业。我们以此框定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范围边界。从关联紧密程度而言,人力资源、金融服务、钢材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供给行业,医疗服务等其他需求行业暂不纳入上游和下游环节考虑。

  在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图谱基础上,我们采集天眼查、大智慧等平台企业数据,将所有企业归属到国标小类行业层次,收集过去5年省市统计年鉴、过去5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第四次国民经济普查数据,统计得到直辖市、地级市两个层面,9个中类产业和43个小类行业的企业数量(在营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上市公司)和营业收入(产业、行业)两项指标数据,形成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底数。

  从企业数量上看,全国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在营企业142万家,六成为下游销售流通环节。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占比高于在营企业占比,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行业特征比较明显。

  产业链在营企业:在营企业共142万家,占全国2.1%;上中下游企业数量分别为42.5万家(29%)、8.5万家(7%)、91.6万家(64%),中游制造环节占比小;企业数量前五位行业为西药零售、药械批发、生物技术推广、中药零售、药械零售行业。

  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:高新技术企业共1.3万家,占全国3.2%;上中下游企业数量分别为6324家(49%)、5783家(44%)、910家(7%),高新技术主要集中在上游、中游环节;企业数量前五位行业为生物技术推广、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、中成药生产、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。

  产业链上市公司:上市公司共893家,占全国7.9%;上中下游企业数量分别为201家(22%)、602家(67%)、90家(11%),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游环节;上市公司前五位行业为化学药品制剂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、生物药品制造、中成药生产、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。

  从企业数量变化来看,五年净增加87万家企业,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,为产业投资的热门赛道。产业链加快转向创新驱动,上游药械科研和技术服务环节增量占五分之一以上,上游企业数量占比较五年前提高。多元化需求拉动,医药冷链物流、动物药品零售、康复辅具制造等细分领域发展迅猛。

  过去5年净增加87万家企业,增长1.56倍,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(过去5年全国在营企业增长1.32倍)。

  上中下游企业增长数量分别为26万家(30%)、5.2万家(6%)、55.6万家(64%),企业增量主要集中在下游环节。

  企业数量增长前五位行业为西药零售、医疗器械批发、生物技术推广、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、医疗器械零售行业。

  企业数量增速前五位行业为中药材仓储、冷链物流、康复辅具制造、动物用药品零售、药用辅料及包材制造行业。

  从产值收入来看,产业链142万家企业总营收近9万亿,893家上市公司以0.1%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22%的营收,头部效应显著。医药产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大,医疗器械产业企业规模相对小。中游制造环节价值贡献占全产业链五成,上游产值营收为1.03万亿,扣除上游投入,中游净增加价值为2.32万亿,扣除中游投入,下游净增加价值为1.11万亿。

  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:全量企业维度,产业链营业收入为8.8万亿元左右;上中下游环节营收分别为1.03万亿(12%)、3.35万亿(38%)、4.46万亿(50%)。

  产业链企业规模:全量企业维度,产业链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0.06亿元左右;企业规模前三位行业为医药制造(0.66亿元)、化学原料制品制造(0.25亿元)、医药及医疗器械批发(0.14亿元)。

  产业链上市公司营收:产业链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为2.1万亿元左右,占产业链总营业收入的22.6%;上中下游环节营收分别为0.76万亿(37%)、1.07万亿(51%)、0.24万亿(12%);上市公司营收前五位行业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(6829亿)、化学药品制剂制造(2937亿)、中成药生产(2919亿)、西药批发(1332亿)、生物药品制造(1244亿)。

  国际国内双循环角度,药品和医疗器械总供给的11%依靠进口,医疗器械设备是进口替代的重点领域。

  数据显示,2022年药品和医疗器械设备进口总额4154亿元,其中药品2673亿元(占64%),医疗器械设备1480亿元(占36%)。药品进口额占国内产值的9%,医疗器械设备进口额占国内产值的41%。按进口金额前五位行业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、生物药品制造、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、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、康复辅具制造行业。

  产业链在营企业南北中西四足鼎立。山东、广东、四川、河南四省在营企业数量均在10万家左右,合计占全国31%,四省产业链集群化程度较高。

  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主要“靠海”。广东、山东、浙江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较多,江苏、广东、浙江的产业链上市公司较多。此外,北京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、上市公司相对集聚。

  产业链产值规模广东、山东、北京“三强鼎立”。广东、山东、北京三地产值均在8000亿左右,合计2.4万亿元,占比近三成。江浙沪合计2万亿元,占比超过五分之一。

  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沿海四省及北京是药品器械主要供给地。四省一市药品器械制造产值营收均在2500亿元以上,合计1.8万亿元,占全国近一半。上海、广东是药品器械主要流通中心。两地药品器械流通营收均在5000亿元以上,合计占全国四分之一。其次是江苏、北京,药品器械流通营收均在3000亿元以上。

  产业链内循环方面,以省和直辖市为范围,上海、广东等供不应求,山东、北京、浙江等为药品器械净输出地。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药品和器械“供不应求”(本地生产供给小于本地销售流通),占55%,供给缺口最大为上海、其次是广东。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药品和器械“供大于求” (本地生产供给大于本地销售流通) ,占45%,为药品器械对外净输出地,山东、北京、浙江药品器械净输出排前三位。

  1、可以将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地方重点产业来发展。核心产业链涉及一、二、三产业43个小类行业,聚集了全国2%在营企业、3%高新技术企业、8%上市公司,技术和资本密集特征明显,平均每年净增加近18万家企业,是产业投资的热门赛道。

  2、着眼产业链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来定位产业方向。医疗器械自主替代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、中医药振兴等领域前景广阔、机会大。受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需求拉动,医药冷链物流、康复辅具制造等细分赛道发展空间较大。

  3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头部效应明显,各地可选择头部企业集中度高的医药研发、化学药品制剂、生物药品制造、中成药生产、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制造、医疗外科及其他医疗器械制造行业,进行产业链“延链补链强链”。

  4、以省和直辖市为范围,优化区域产业链供给、流通格局,畅通内循环。上海、广东等供不应求,周边省市可就近加大供给。


im体育电竞